本次会议由学院党支部副书记强诗光统筹,教学副院长孙歌部署安排,实践副院长李金鑫主持。会议紧扣新农科"以农为本、交叉融合、实践创新"的育人理念,以校内农耕园实践教学基地为依托,重点围绕"工作室制"产学研协同发展模式展开深入研讨。通过科学规划大田与设施大棚种植布局,将教学实践、科研创新与产业应用进行系统整合,致力于构建标准化、规范化、可复制的园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新农科实践教学质量与科研成果转化效能。
我院名誉院长邹志荣教授、特聘专家夏国芳教授、张宪兴教授线上参会,学院全体教师参加会议。
本次会议围绕蔬菜、果树、花卉进行种植计划汇报,积极响应国家新农科建设、绿色发展、产教融合等政策。
参会专家介绍
邹志荣,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博导,1956年6月生,陕西延安人,中共党员。1981年12月本科毕业于山西农学院,后于西北农业大学获硕、博士学位,有日本千叶大学等研修经历。兼任多领域学术职务,主讲《设施园艺学》等课程,创《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研究成果获多项奖励,聚焦设施园艺应用理论与技术研究,主持参与15项科研项目,10项成果获奖,承担多项省部级以上课题,获全国教学名师、国家万人计划等荣誉。
张宪兴,中共党员,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农艺师,在农业领域扎根多年、积淀深厚。于金普新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生产部履职,同时身兼数职:辽宁省农业专家库成员,参与农业领域专业评审;任大连市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为农业人才评价把好关;大连食用菌协会会员,助力食用菌产业交流发展。
夏国芳教授专注园艺专业果树领域,任职于大连市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服务中心,具备正高级农艺师职称。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与丰富实践经验,在果树培育、种植技术研发及产业指导等工作中成果突出,为农业科研及果树产业发展贡献力量,助力产业升级与人才培育。
学院领导在会上强调,各工作室要紧扣产业需求与育人目标,以蔬菜、花卉、果树实践为依托,深度打通教学、科研、产业协同链路。聚焦技术攻关,抓好成果转化,让农业创新技术真正落地生金。强化人才培养,让学生在实操中练就真本事,以产教融合的实招硬招,为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夯基筑台,推动新农科建设稳步向前。
会上,邹志荣教授围绕智慧新农科产业学院各工作室种植计划进行点评,内容指出各工作室进行种植规划时,要从种植品种、规模、资金、面积、人工等方面规划具体,做预算要有依据,不能仅有计划,有计划还要有落实,要做细致,成果、专利、论文写细致。
张宪兴教授在汇报中指出需聚焦“周年生产”以构建全周期种植体系,细化“管理方案”以强化关键技术落地,锚定“研究目标”以明确具体实施路径,完善“预算明细”以保障计划高效执行,通过多维度优化,使蔬菜种植计划更具科学性、实操性与可持续性。
夏国芳教授在果树工作室做种植汇报时,针对提出的现有樱桃产业升级--富硒樱桃,进行点评,评价中指出,富硒产品符合当下消费者需求,也符合我院当下专业发展对于特色园艺产品的需求,未来可在富硒樱桃种植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会议中,各工作室向学院及专家介绍了工作室构成、教学方向及规划。
蔬菜工作室聚焦2025年8月至次年8月种植周期,以黄瓜、番茄、白菜为核心种植作物,同步纳入辣椒、生菜等特色品种,构建“主栽品种+特色作物”的多元化种植体系。在实践过程中关联植物生理学、蔬菜栽培学等课程教学,为学生毕业论文、大创项目提供平台。通过明确人员分工,在教学实践融合中,推动形成品种筛选报告、栽培技术规程等成果,助力学生在大学生农业创新大赛、园艺植物栽培技能竞赛中取得突破,实现蔬菜学人才培养与技术探索双提升。
“植愈花‘慧’”工作室重点介绍了即将在5号花卉日光温室开展的科研课题——“疗愈花园颜色组合对大学生情绪反应的影响”。目前,该课题已完成实验框架搭建,正处于实验平面图及植物分布图的最终确认阶段。项目计划于8月底完成施工并定植花卉,9月进行植物养护,10月正式启动实验。工作室强调科研服务于教学,该温室基地将作为《园艺疗法基础》、《植物配置与造景》等课程的实践教学平台。未来研究规划包括:探究缀花草坪颜色组合对情绪反应的影响、评估多感官刺激下中草药康养花园环境暴露对亚健康人群身心恢复的效应、以及评价太空花卉种子在都市农业中的栽培适应性,旨在为全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供科学的疗愈方案。
果树工作室围绕浆果引进以及樱桃产业升级做出了如下规划,首先小浆果引进方面,引进蓝莓、草莓、黑莓等小浆果品种,开展适应性研究,探索设施栽培等高效栽培模式。研究小浆果采后保鲜技术,延长货架期,减少损耗,同时开展加工技术研究,开发果干、果酱等产品,提升附加值。其次,针对富硒樱桃开展研究,明确硒元素在樱桃生长中的作用机制,确定最佳施硒方式与剂量,培育出富含硒元素、营养更丰富的樱桃品种,提高经济效益。
本次种植计划汇报会议,蔬菜、花卉、果树工作室将带着专家建议继续优化方案,以种促研,以研助教,打好教学、科研、实践组合拳。这些种植实践项目作为新农科建设的创新“种子”,将依托产教融合平台,整合科研资源与产业需求,形成创新驱动发展合力,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技术支撑与人才储备。后续我院将持续跟踪项目进展,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记录实践成果,实现教育教学与产业发展的双向赋能,助力新农科建设与乡村振兴协同共进。